Page 30 - 金融科技视界2022-5期
P. 30

Technical Tracking
              技术追踪









                  杨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需系统考量




                                               来源 |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作者 | CFT50学术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据日前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数
                当前数字经济好风正劲,数字化的力                                     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下一步,将加快推动文件

            量已经成为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出台,着力建设四方面制度。一是建立保障权益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要素                                       激活价值的数据产权制度。二是建立合规高效、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在                                       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三是建

            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近                                        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
            日,CFT50学术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                                     度。四是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安
            验室副主任杨涛撰文指出,首先要进一步                                       全治理制度。
            厘清数据要素的价值,进而分析当前建设                                           应该说,当前数字中国的建设加速前进,
            数据要素市场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最后                                       数据要素的潜能已经充分得以展现,数字化的

            从政府层面出发,提出政府必须做好“善                                       力量成为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
            治善管”,才能更稳妥、快速推进数字中                                       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过程中,数据要
            国建设。                                                     素承担的角色,首先需要进一步厘清。通常来

                                                                     看,数据要素的价值在于几方面。一是带来数
                                                                     字产业化,并成为数据经济的核心部分,包括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
                                                                     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

                                                                     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
                                                                     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
                                                                     济的融合。三是数字就业,包括平台经济快速

                                                                     发展所带来的大量灵活就业,也有网络直播等
                                                                     新兴互联网模式所带来的新型就业。四是数字
                                                                     生活,事实上在居民的衣食住行各个层面,都
                                                                     已经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持,同时依托于网络空
                                                                     间的“虚拟数字生活”也愈发吸引年轻人群。




            28  金融科技视界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