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金融科技视界2022-9期
P. 27
Technical Tracking
技术追踪
信任结构不同,在DPKI体系下,
用户身份信息不再由中心化的权
威机构管理,而是由身份信息所
有者自主管理密钥,增强用户对
个人信息的自主控制权。同时,在
DPKI中,基于共识协议建立和维
护的区块链充当分散式的密钥存
储,可以有效防止区块链中的不
良行为并限制其作用,有效保障
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不被
任何一方进行破坏。 证留存等方面仍需要监管层面出 建立意味着应用推广仅仅依靠某
台相应的业务规则和指引。 一家机构或某一个组织是行不通
5.点对点通信增强数据可移 的。应从顶层加强政策引导、从
植性 2.扩大应用场景验证 行业层加强宣传普及,使金融行
DID的点对点相互认证和安 尽管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在 业充分认识到分布式数字身份体
全通信基于DID消息协议实现,不 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场景 系的内在价值,逐渐形成行业广
再依赖于第三方的中心化管理规 有所应用,但大部分案例还处于初 泛共识,推动技术发展和应用的
则,网络中的任意两个用户基于对 步探索阶段或内部孵化阶段,以实 落地。
规则和目标的共同理解和共识达 验性验证为主要目标,缺乏场景深
成互动。通过用户自己管理数字凭 度验证和普及。需要充分发挥科技
4
证和密钥完成交互,实现了个人身 公司技术供给能力,依托于金融机
份信息的自主控制,并提高数据的 构丰富应用场景,逐步扩大技术和
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具体应用场景结合探索。 结束语
目前,数字身份技术的发展
3.加强检测认证体系的建设 仍然处在单一应用账户和联盟身
3
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作为一 份阶段,随着用户对隐私数据安
种融合技术,仍面临算法验证工 全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对数据
发展建议 具缺乏、性能和容量较低等问题。 自主权诉求的增强,金融机构势
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的关于分布 必要建立一套满足用户对个人身
1.制定业务监管措施 式数字身份系统技术可信、性能可 份信息保护需求的全新体系,分
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虽然在 靠的验证机制和认证体系,应加 布式数字身份技术或将成为突破
理论模型、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 强对检测认证技术体系的研究和 口。未来,需要产业各方加强分布
一定成果,国内如工商银行、微众 探索,搭建一套科学、合理、必要 式数字身份的研究与应用,在保
银行、上海票交所和中钞集团等 的检测认证体系。 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金
也进行了实践探索,但是个人身份 融数据流通融合,激发数据要素
数据的匿名化处理、分布式存储 4.促进形成行业共识 价值,为推动构建数字经济社会
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监管规则,凭 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体系的 提供技术支撑。
2022.9 金融科技视界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