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金融科技视界2022-6期
P. 31
Technical Tracking
技术追踪
于更多金融之外的责任性、战略性目标。
同时,当前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关注,已
经从对个别机构、单独产品,逐渐转化为对金
融科技生态的关注。随着从消费互联网、工业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到产业数联网的快速演
变,与之相应的金融科技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
化。如主流金融机构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全
新的金融模式和产品、以及不同技术在具体
场景中的深度应用等。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创
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生态层
面的挑战。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
面,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到了探讨金融科技生 呈现数据、技术、场景、业务、功能的深度融
态土壤的阶段。 合,而小微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绿
色金融则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最为重要的落地
记者:央行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将“公平普 场景。
惠”作为发展原则之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
现怎样的发展变化? 记者: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怎
样的问题和挑战?
杨涛: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阶段来看,
首先是初始阶段,以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 杨涛: 一则, 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金融服
化为典型代表,也就是在银行“存贷汇”、证 务整体赋能方面卓有成效,但对于普惠的精
券相关业务、保险等领域,一方面不断提升 准性支持则有所不足,尤其是针对特定弱势
“线上化”,另一方面普惠型业务同步提升, 主体的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难题,仍需
二者既有交叉融合、又有各自发展轨迹。其次 进一步优化支持模式与手段。 二则, 需要同步
是探索阶段,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 关注减少“负外部性”,避免在创新同时反而
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迭代,给 金融业带 增大区域、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或者防止特
来更加复杂的冲击和影响,而种种依托互联 定群体受到排斥,而导致其享受的金融服务
网、数字化的“类金融创新”,既通过“鲶鱼 差异在数字化时代不降反增。 三则, 需实现
效应”带来普惠金融效率的快速提升,也伴随 服务的安全、持续发展,既需要全面提升数
了新型风险的积累。最后则是加快数字化转 字化风险管控能力,努力控制风险与运营成
型阶段,尤其是进入2022年,央行“金融科技 本,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又要打造高效的业
规划”、银保监会“数字化转型意见”等重要 务模式,利用数字化工具真正把普惠金融服
文件先后出台,进一步厘清了金融科技创新与 务嵌入各类服务场景。 四则, 需有效防范道德
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原则与重点,促使技术驱 风险,控制系统性风险萌芽,如在地方政府
动金融服务进入全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也 影响下,对于不符合信贷标准的企业,过度
2022.6 金融科技视界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