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金融科技视界2022-2期
P. 10
High-end Perspective
高端视点
问题。部分机构或利用算法黑箱特性隐藏定价规则,将不 2 正确树立金融科技创
第二,算法滥用日益严重。
新应用的伦理理念
当前,算法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催生了
更丰富、智能的金融产品服务,但也带来了更多复杂的伦理
一是以人为本
同用户群体“标签化”并实施差别定价,严重损害金融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实现
平性和普惠性;或与同业达成“算法共谋”形成市场垄断,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将低收入人群、民营小微企业等拒之门外,以“防范风险”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
之名行“牟取利益”之实;或利用基于智能算法的信息推荐 科技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技术,违反金融消费者适当性原则,蓄意构建充斥高风险 展思想,从人民群众实际金融需求出发,
金融产品服务的信息茧房,以算法优势排除和限制市场竞 尊重并维护人民群众尊严和利益,切实通
争、阻碍消费者自主选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过技术创新着力解决老百姓金融服务痛
点难点和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
第三,无序竞争亟须规范。 金融服务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满足
近年来,基于技术手段的流量挟持、市场垄断、监管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套利等问题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引起广泛关注。部分平台公司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滥用市 二是科技向善
场支配地位,凭借在电商、社交等领域积累的用户群体规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科技仅是
模优势、数字渠道流量优势或闭环商业生态优势,利用网 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手段和工具。金融
络效应进行不公平竞争,甚至强迫实施“二选一”,造成线 科技伦理治理的关键核心是厘清金融与
上服务高度集中,形成“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甚至引发 科技的关系,坚守金融为本的底线,明
“大而不能倒”风险。更有甚者违背金融科技初心使命,打 金融科技 确科技赋能的定位,坚持科技创新以遵
着“科技创新”的幌子模糊业务边界、层层包装产品、掩盖 的本质是 循金融发展规律、履行金融天职使命为
风险本质,开展无照或超范围经营,绕过现有资本充足率、 金融,科 前提,确保技术应用不偏离金融服务实
资产负债率等监管要求,从而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利用 技仅是金 体经济的正确轨道,严防“有技术就任
监管空白套利,致使潜在风险伴随失德行为蔓延滋长。 融 服务 性、有数据就滥用”伦理失范行为,让科
提质增效 技创新成果更为安全、更可持续、更具
第四,数字鸿沟有待弥合。 的手段和 生命力地在金融土壤中生根结果。
“数字鸿沟”一直是关系社会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工具。
的重要伦理议题。我国老年、残障、少数民族、农村偏远地 三是权益保护
区等群体人数众多,受理解能力弱、接受度低、适应性慢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转型发展的
因素制约,不少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预约出 内在要求,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石,
行、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场景面临很多困难。然而,一些 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具有
智能化、数字化金融产品在设计时缺乏“老吾老以及人之 重要意义。在运用科技手段为消费者提
老”“金融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等具有伦理意蕴的设计理 供便捷多元金融服务的同时,从业机构
念,没有抓住特殊群体需求痛点针对性优化金融服务体验 要充分尊重和保障消费者隐私权、自主
及流程,使得数字时代“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 选择权、依法求偿权等合法权益,坚持
务带来的便利,导致“数字鸿沟”伦理问题日益严峻。 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行为准则,以消
08 金融科技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