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金融科技视界2022-10期
P. 10
High-end Perspective
高端视点
展,同时开展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引导金融机构 促进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
识别和管理好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截至今年9月 的领域,满足市场投资需求。“未来,人民银行将
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0.9万亿元,同比 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将
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6万亿元,位居全 绿色金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广应用到支持转
球第二,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 型经济活动的领域。”他说。
力不断提高。 宣昌能谈到,在国际上,人民银行作为二十
宣昌能表示,在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 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结
济活动的基础上,也要看到,推动煤炭、建筑等高碳 合各方需求,在今年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
行业稳步实现低碳转型,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内 架,明确了框架的五支柱,即制定转型活动的界
容。因为不属于“绿色”范畴,部分高碳行业无法从 定标准、鼓励企业披露转型相关信息、发展转型
现有绿色金融体系获得转型所需资金,这是国际社 金融工具、制定转型激励措施、降低企业转型对
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近两年来主要国家积极探索转 员工就业等的影响,并就落实各支柱提出了具体
型金融,但缺乏普遍认可的概念和框架,影响了市 的原则建议,已经10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批
场资金支持低碳转型的效果。 准。“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品,相信G20转型金融框
宣昌能进一步表示,在国内,人民银行积极开 架将有助于国际各方构建自身转型金融政策,促
展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于2021年推出支持煤炭 进转型金融相关标准、产品和市场联通,便利国
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用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 际市场资金服务低碳转型。”他表示。
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2022年10月末, “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需要金融机构和企
人民银行通过该工具向金融机构发放低成本资金 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努力。”宣昌能表示,期待看
664亿元。转型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已经推出了转 到各方更广泛地参与绿色低碳投资,发挥好金融
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产品,有助于 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
08 金融科技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