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金融科技视界2023-6期-如期而至 精彩继续!
P. 5

High-end Perspective
                                                                                                  高端视点








                    邬贺铨院士:中国大模型发展的优势、挑战


                                                  及创新路径


                                                      来源 | 腾讯研究院







                              导读: 随着ChatGPT在全球掀起热潮,一时之间其背后的AI大模型风起云涌。中美

                          在AIGC上的差距有多大?当前中国大模型发展状况如何?未来的中国大模型发展又面临
                          哪些机遇与挑战?当前处在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各家机构独立研究大
                          模型的发展态势,如何提高算力效率并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关于AIGC的这些问题,中国
                          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在接受专访时给出了他的答案和判断。










                                                                       我们现在只注意到ChatGPT,它以生成式

                  中国现有算力总规模相比美国:                                   任务为目标,主要是完成如聊天和写作等语言生
                          有差距但不大                                   成,谷歌公司的BERT模型更注重判断决策,强调
                                                                   如问答和语义关系抽取等语言理解相关的任务,

                Q:有人说中国 的 大模 型 开发 距 离国 外 有
            1—2年的差距,您怎么看当前中国大模型的发
            展状况?
                邬贺铨:中国在大模型开发方面起步比美国
            晚,在ChatGPT出来后,国内不少单位纷纷表示

            在研发生成式大模型,与美国目前已知仅有微软
            与谷歌等几个企业在研究大模型相比,我国研制
            大模型的单位比美国多,但研究主体数量多并不

            意味中国在大模型上研发水平高。据称国内某一
            大模型的参数量高达1.75万亿,超过了GPT-4,但
            尚未看到其应用的报道。虽然已有中国公司声称
            可推出类似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但就支持多
            语种能力方面目前不如ChatGPT,就中文对话能

            力方面就响应速度而言也还有差距。

                                                                                        2023.6  金融科技视界     03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