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5-13
2020年4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22240—2020《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该标准历时3年研制,将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GB/T 22240—2008)。GB/T 22240-2020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等级保护测评五大环节之首,对整个等保测评工作的实施开展意义重大。
标准编制背景
200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落地实施已有十年时间。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新应用,企业信息系统架构复杂化、前端多样化、系统边界模糊化等特点,给企业网络安全合规建设带来挑战。为促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的顺利发展,国家需要出台新的技术规范,方便企业对其进行准确的定级,以便更好地推动等级保护各项工作的开展。
2017年4月起,国家启动了GB/T 22240新版本的修订工作,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多次意见审核,该标准在2020年形成发布稿。
标准主要变化
对比GB/T 22240-2008版本,2020版本体现出八大变化:
序号 |
变化点 |
修订内容 |
条款解读 |
1 |
标准名称 |
标准的名称由原来的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改为“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
为适应《网络安全法》,配合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进行同步调整。 |
2 |
术语定义 |
新增了网络安全、通信网络设施、数据资源和受侵害的客体术语定义,修订了等级保护对象等术语定义,等级保护对象主要包括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设施和数据资源等。 |
等级保护对象从信息系统,扩展到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设施和数据资源等,内容更广泛。 |
3 |
定级流程 |
要求安全保护等级初步定级为第二级及以上的等级保护对象,其网络运营者依据本标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主管部门核准和备案审核,最终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
明确要求第二级及以上的定级,需组织专家评审,提供主管部门核准意见。第一级的等级保护,自行确定,可不进行专家评审。 |
4 |
定级对象确定方法 |
除保留原有的定级对象确定方法外,增加了对云计算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通信网络设施、数据资源定级对象的确定方法。 |
对于大型云计算平台,宜将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有关辅助服务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定级对象;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各要素,不单独定级;数据资源可独立定级等。 |
5 |
确定安全保护等级方法 |
增加了对云计算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通信网络设施、数据资源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方法的特别说明。 |
确定了定级方法流程的五个步骤,描述了定级方法的七步步骤,为企业定级提供详细的方法依据。 |
6 |
确定通信网络设施、云计算平台/系统等级方法 |
对于通信网络设施、云计算平台/系统等定级对象,需根据其承载或将要承载的等级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原则上不低于其承载的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 |
对于高级别的云租户系统不能部署到低级别的云平台上;对于已过等保或计划过等保测评的云租户,不应部署在未过等保测评的云计算平台上。 |
7 |
确定数据资源等级方法 |
对于数据资源,综合考虑其规模、价值等因素及其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害程度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涉及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以及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大数据平台/系统,原则上其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第三级。 |
大数据将作为定级对象,独立定级,尤其是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大数据平台/系统,要求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
8 |
明确定级流程 |
明确了定级工作的流程,即: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核准→公安机关备案审查。 |
从企业“自主定级”向“初步定级”的转变,强调的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核准的重要性。 |
企业定级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GB/T 22240—2020《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发布,详细描述了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方法和定级流程。但在实践层面,网络运营者在处理等级保护对象的定级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困惑,比如:
企业如何精准地为自己的信息系统定级?
如何对新技术新应用进行定级?
等保2.0对各级系统定级是否有变化?
通信网络设备、大数据如何定级?
是否不同级别均需要专家评审?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银行卡检测中心,以下简称“BCTC”)建议:
(1)网络运营者应进行资产梳理,加强对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设施、数据资源及新技术新应用的划分,确认等级保护对象,完成等级保护等级确定和保护能力的判定。
(2)网络运营者应建立内部的网络安全与合规团队,建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和企业实践的技术策略和管理体系,并定期完成内部审计,确保技术策略和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网络运营者可在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管理和维护各阶段引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保持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公安机关、行业专家的有效沟通互动,及时了解定级方案的细化要求,有效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BCTC作为公安部许可的金融行业等保测评机构,可为企业提供系统定级咨询、系统备案、差距分析评估、安全建设整改咨询、等级保护测评、监督检查改进等“等保2.0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在辅助企业完成等级保护建设工作的同时,切实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使企业的信息系统满足国家等级保护基本要求。